0%

游九寨沟记

  七月时节,我们来到了九寨沟,从酒店走到景区门口,沿途有山岭夹绕,不高的地方便有了云雾,仿佛自身已在仙境。检票进去后乘坐大巴车一路游览到了原始森林,沿途经过镜海,惊为天人,早晨的太阳将金黄的光辉毫无保留的倾泻在湖面上,波澜不惊的镜海顿时熠熠生辉,波光粼粼,大山在湖面上的倒影宛若金顶;阳光不多时便被云雾截断,镜海又恢复了深沉,水波不兴,亘古未变,深沉地等待下一次的绽放。
  我们从原始森林一路往下,途径箭竹海、熊猫海、五花海,其中以五花海最为惊艳,当地人将湖成为海子。湖面清澈见底,鱼群清晰可见,便如柳宗元的《小石潭记》中所述,“潭中鱼可百许头,皆若空游无所依,日光下澈,影布石上”。除了鱼群,还有沉木,听游人所说,这些枯木由于表层覆了许多钙物质,以至数十年不腐,也就是说,这些枯木年纪可能比我还大,不由惊奇,但转念又想,在其沉湖之前便已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已久,又怎么敢说我会比它年长呢?我对不朽的树木感到惊奇,却忽略了它沉湖前的岁月,终究是执着于了浮华。我们来的不是时候,据说五花海在秋季最为艳丽,湖面五光十色,宛若瑰宝,而夏天的五花海只呈现了蓝绿之色,但对我来说也是绚丽非常了。说完了湖,也该说说山了,九寨沟的山好似鲜花下的绿叶,专门为衬托这些海而生的,而海子没有了高山环绕,也就像鲜花单独盛开,虽说艳丽,但总觉得缺少了些许韵味。海子旁的大山,往往是秀丽的,不同于名山俊峰,它缺少了那种直插云霄的锐气与磅礴气势,它与云的关系更像是相伴而生,云雾缭绕,半遮半掩,只留些许翠绿映入湖中,好似害羞俊秀的姑娘盘坐湖畔。山与水的结合向来都是中华文明审美上的钟爱,无数文人墨客在此挥洒多少文章,可惜九寨沟深处巴蜀大山之中,少有人至,要不世间将会留下多少雄文。
  一路下来已是疲惫,中午稍作休息便前往另一条路,乘坐大巴直达长海,刚到观景台,便被扑面而来的壮景扫清了困意,这是何等的壮丽景观,三山环绕,其中便是旷远的长海,一眼望不到海的源头,一眼望不到山的峰顶,水面映照着群山的倒影,深邃的望不到底,即便是风雨同至,也不能掀起微微波澜,天地间好似都安静了下来,微风拂过,树木微微摇晃,才让我从这宁静的氛围中清醒过来。
  从长海往回走,一路上的景色也很秀丽,但也许是审美疲劳了,没了起初那么多兴致,一路走一路拍就到了门口,返回了酒店。在归程中,我久久不能忘怀九寨沟的景色,这一回去,下一次再看到不知是何年何月了,这是一种什么感觉?惋惜?留恋?好似幸会知己好友但又匆匆分别,江湖再见又不知在何时何地,我们一行人是毕业旅行,也正如此时此刻,旅行结束后再相聚又是何时何地呢?多年后大家是否还如此刻般的洒脱与自信,再次相见时能否可以“一壶浊酒喜相逢,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”。我不禁想起苏轼在《赤壁赋》中的感慨,“逝者如斯,而未尝往也;盈虚者如彼,而卒莫消长也。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,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;自其不变者而观之,则物与我皆无尽也,而又何羡乎!且夫天地之间,物各有主,苟非我之所有,虽一毫而莫取。唯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。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,而吾与子之所共适”。天地之间雄伟壮丽者无数,我又如何能将其随身携带,只供我一人独享呢?人生有限,我又如何能在美好的时光停下,止步不前呢?枯木沉湖,但已无根,如何称得上不朽呢?哀吾生之须臾,羡长江之无穷。挟飞仙以遨游,抱明月而长终。知不可乎骤得,托遗响于悲风。终其一生想要寻得仙人般的逍遥,却抱憾于短暂的生命,这如何能寻得真正的逍遥,是故,饮茶一杯,继续睡大觉耳。